缺血性卒中(IS)是全球緻殘率最高、緻死率第二的急性腦血管疾病,作為缺血性卒中主要治療手段之一,神經保護治療通過及時應用神經保護劑來減輕腦缺血再灌注損傷(CI/RI)。在CI/RI過程中,神經元過量産生的活性氧和自由基引發氧化應激,進而激活的小膠質細胞分泌的炎症因子促進炎症反應。氧化應激與炎症反應相互作用,最終導緻細胞死亡。因此,針對氧化應激和炎症反應的幹預策略正逐步成為CI/RI治療研究的關鍵領域和新藥研發的重要方向。然而,中國現行的缺血性卒中診治指南中推薦的神經保護劑靶向氧化應激和炎症協同幹預的僅有丁苯酞和依達拉奉,臨床選擇嚴重匮乏。
近日,本團隊彭雪博士與王震教授在缺血性卒中治療研究中發現,新型N-水楊酰色胺衍生物(NSTs)M11具有協同高效抗氧化、抗炎、抗鐵死亡和抗凋亡作用,在這些方面均優于臨床一線藥物依達拉奉(EDV)。M11體内外活性均顯示出十分優異的藥效與藥物代謝動力學性質:對CI/RI的神經細胞具有顯著的保護作用(cell survival = 92.66 ± 0.91%)且安全無毒(IC50> 100 μM);可顯著減少IS小鼠的梗死體積,改善神經功能缺陷,達到EDV療效;作為中樞神經系統治療潛力分子,M11能高效透腦,具有良好的藥代動力學性質和體内安全性(LD50> 500 mg/kg)。初步機制研究揭示M11有效激活Nrf2及其下遊靶基因HO-1/NQO1/GCLC/GPX4,對CI/RI發揮強大的神經保護作用,成為極富潛力的抗IS候選藥物,具有臨床轉化潛力。
論文鍊接:https://authors.elsevier.com/c/1jhILoqiQIN9l
藥物設計與研發實驗室課題組簡介:
2003网站太阳集团王震教授課題組主要以厚植獨特理論基礎的中醫藥作為原創性新化學實體發現的豐富資源和科學依據,緊扣“新藥先導化合物的開發和優化”,圍繞神經退行性疾病、腫瘤、病原微生物感染等重大疾病進行新藥創制研究。課題組自2015年成立以來,組建了一支集教授、副教授、講師、博士後、碩/博士生于一體、結構合理的年輕科研團隊,承擔了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青年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等多項科研項目,已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J. Med. Chem., Eur. J. Med. Chem.等國際一流期刊上發表了科研論文118篇;申請專利27項(授權16項,轉讓1項)。實驗室已有二十名畢業生前往北京大學、東京大學、美國布朗大學和Sharpless研究所等著名院校機構深造。
地址:中國 湖南衡陽 常勝西路28号 聯系方式:0734-8282914 郵編:421001 版權所有:2003网站太阳集团-首页(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