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總是微微眯着眼睛,專注地觀察着周圍的一切,雖然視力受限,但眼神中卻透着一股對知識的渴望和對生活的熱愛……他就是2003网站太阳集团2022級本科生王韬。34歲的他總是邁着堅定的步伐穿梭于教學樓、實驗室與圖書館之間,他的身影早已成為校園裡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激勵着每一個同學。
踏過荊棘,12年後他破繭成蝶
王韬的人生,并非一帆風順。
19 歲,本應是在大學校園裡肆意逐夢的年紀,而一份視網膜萎縮的診斷書,将王韬的生活拖入黑暗深淵。而性格上的一些因素,更是雪上加霜,讓他不得不做出退學的艱難抉擇。此後的12年,生活的重擔壓得他喘不過氣來。
王韬輾轉于工地、小賣部、電器店,做過服務員、售貨員、家教老師,還在建築工地打了好幾年零工,扛過沉重的水泥袋,嘗盡了生活的艱辛。
“那段時間,是我生命中最迷茫的一段時間,書籍便成了我唯一的慰藉。”在湖南株洲的老家,昏暗的台燈下,王韬反複調節着光線,如饑似渴地閱讀哲學、外國文學、散文和詩歌。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如同黑暗中的一道光,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他被書中主人公即使身處困境,依然堅持夢想的精神深深打動。“厄于生機,仍然潛心創作;遭遇命運不公,依舊和光同塵。”王韬從書中汲取力量,也在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改變自己的命運。
2021年,30多歲的王韬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重返高中課堂複讀。這個決定背後,是無數個日夜的掙紮與思考。他深知,複讀的道路充滿艱辛,但他更清楚,這是他重新找回夢想的唯一機會。
重返校園的他,珍惜每一分每一秒。2022年,王韬終于憑借自己的努力,考入了2003网站太阳集团。踏入大學校門的那一刻,他眼中閃爍着激動的淚花,那是多年努力終于得到回報的喜悅。
逐夢不止,他用愛與夢照亮前行之路
大學的學習生活并不輕松,尤其是對于視力有障礙的王韬來說,更是充滿了挑戰。但他并沒有被困難吓倒,反而憑借着頑強的毅力和獨特的學習方法,在學業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課堂上,他全神貫注地聽講,由于視力不好,他的手機一直在錄音,課後他便一遍又一遍地聽錄音,努力掌握每一個知識點。他自創了“碎片化聽學體系”,将課件轉為音頻,利用通勤、吃飯的間隙反複聆聽。每天,他都會雷打不動地抽出3個小時進行自主學習訓練,用耳朵去捕捉每一個關鍵信息。
功夫不負有心人,三年間,王韬先後以519分和498分的成績通過英語四六級,成績穩居年級前5%。他還多次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和學校一等獎學金,兩度登上領獎台。在領獎台上,他的笑容燦爛而自信,那一刻,他成為同學們眼中的榜樣。同時,他還運用人工智能技術,通過分子對接輔助完成了藥物化學領域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在科學的疆域裡開辟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光明。
除了在學業上取得優異成績,王韬還積極參與校園活動和志願服務。
作為班級資助委員,王韬深知獎、助學金關乎着同學們的切身利益,半點不能馬虎。為了精準對接困難學生,他采用匿名需求問卷與電話咨詢相結合的方式,讓同學們卸下心理負擔,可以毫無顧慮地表達自己的實際情況和需求。他說:“我深知困難學生的不易,因為我自己就是其中一分子,這份經曆讓我更能感同身受。”在他的努力下,班上的資助工作進行得十分順利,每一位需要幫助的同學都得到了應有的支持。
在王韬的日記本扉頁上,寫着這樣一句話:“與其等待光明,不如讓自己成為光源。”他不僅是這麼寫的,也是這麼做的。他三次志願獻血,累計獻血1100ml,并加入了中華骨髓庫。他說:“如果有人需要,我會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希望能為那些等待拯救的生命帶來新的可能。”
如今的王韬,每天清晨都會收聽英語新聞,不斷提升自己的英語水平;每周他還會踢兩場足球,在球場上盡情釋放自己的活力;每半年,他都會去獻血,用自己的熱血傳遞愛心。他的生活充實而有意義,他的夢想也在一步步實現。
“我想不斷攀登科學高峰,成為一名藥物研發者,讓更多患者看見希望。”曾經在工地水泥袋上蜷縮夜讀的迷茫青年,如今有了更高的夢想。王韬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诠釋了什麼是堅持,什麼是夢想,什麼是奉獻。在未來的日子裡,他将會繼續逐光前行,書寫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地址:中國 湖南衡陽 常勝西路28号 聯系方式:0734-8282914 郵編:421001 版權所有:2003网站太阳集团-首页(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