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炎症是指中樞神經系統中的炎症反應,通常由神經元、小膠質細胞、星形膠質細胞和血管内皮細胞等參與。根據炎症持續時間和影響程度,神經炎症可分為急性神經炎症和慢性神經炎症。急性神經炎症是抵抗外界刺激的“利刃”,有助于抵抗感染和外傷,促進受損組織的修複和再生。然而,若急性炎症反應過于強烈或未能及時得到控制,演變成為慢性神經炎症時,就會成為對内損傷的“鈍器”,造成慢性神經元損傷和神經功能障礙,最終引發阿爾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和多發性硬化症(MS)等神經退行性疾病(NDDs)。
随着對NDDs研究的不斷深入,科研界發現慢性神經炎症不僅是導緻NDDs發生的“導火索”,更是推動其病程進展的“加速器”,因此慢性神經炎症是NDDs治療藥物研發的重要錨點,開發高效神經炎症抑制劑成為NDDs藥物研發的新方向。
2020年,王震教授團隊創造性的将具有抗炎活性的水楊酸色胺片段拼合,成功構建了超150個NSTs小分子庫,已成功将其應用于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AD、PD及IS等),并從中成功發現3-5個具有開發前景的臨床候選化合物。
近日,本團隊彭雪博士與王震教授深入研究發現NSTs通過抑制神經炎症調控氧化應激水平、阻止程序性死亡(鐵死亡、凋亡和焦亡)及改善病理性蛋白質聚集等;能高效透腦,在小鼠腦組織中藥物濃度達到0.97± 0.21 μg/g;具有良好的藥代動力學性質和體内安全性(LD50> 1000 mg/kg);可改善AD和PD小鼠/大鼠學習記憶、探索和運動能力;減輕IS小鼠的腦梗死體積和神經功能缺損,達到IS一線用藥丁苯肽療效。初步機制研究揭示NSTs可能通過抑制STAT3的轉錄、表達和磷酸化發揮抗神經炎症作用,是極富NDDs治療潛力的神經炎症抑制劑。
(論文鍊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chemneuro.4c00060)
藥物設計與研發實驗室課題組簡介
課題組主要研究方向為“天然産物導向的合成化學、藥物化學和化學生物學”,即以厚植獨特理論基礎的中醫藥作為原創性新化學實體發現的豐富資源和科學依據,緊扣“新藥先導化合物的開發和優化”,圍繞神經退行性疾病、腫瘤、病原微生物感染等重大疾病進行新藥創制研究。課題組自2015年成立以來,已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J. Med. Chem.等國際一流期刊上發表科研論文115篇;申請專利27項(授權16項,轉讓1項)。實驗室已有二十名畢業生前往北京大學、東京大學、美國布朗大學和Sharpless研究所等著名院校機構深造。
地址:中國 湖南衡陽 常勝西路28号 聯系方式:0734-8282914 郵編:421001 版權所有:2003网站太阳集团-首页(欢迎您)